《阮義忠台灣故事館》第16檔展覽 張大夏《京劇圖譜》&阮義忠《京劇旦角手式》」

北台灣新聞中心

《阮義忠台灣故事館》第16檔展覽即將開展,本檔展覽主題為「張大夏《京劇圖譜》&阮義忠《京劇旦角手式》」,展出張大夏先生1980年代所繪製一系列維妙維肖、精緻傳神的京劇圖譜,以及1979年阮義忠老師所拍攝的深邃無窮的京劇旦角手式,《阮義忠台灣故事館》帶您認識京劇,展覽時間為即日起至12月26日。

張大夏先生(1916~2005)出生於河北省霸縣,天津河北省立法商學院畢業,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敵後工作直至戰爭勝利,1948年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來台後師事國劇大師齊如山先生,研究國劇理論並編寫劇本,曾任教育部中國歌劇改良研究會委員,國防部振興國劇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國劇組教授兼主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劇科主任、政治作戰學校影劇系教授。張大夏先生縱橫大時代,在戲劇領域粉墨登場、鑽研理論、作育英才,撰寫劇本曾獲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文藝創作獎與軍中國劇競賽金、銀獎肯定,一系列由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出版的中華兒童叢書《國劇中的各種人物》、《國劇中的交通工具》、《國劇中的風雷與雪》等科普書籍更是經典,深入淺出地向孩童介紹京劇文化。本次展覽將呈現阮義忠老師這幾年探索張大夏先生的相關資料與作品,特別是張大夏先生繪製的京劇行當生、旦、淨、丑,讓大家有機會一睹傳統京劇角色的各種姿態神情。

阮義忠老師在1979年所拍攝的京劇手式,來自有一次阮老師跟朋友聚會聊天,一時興起請朋友李伯章擺出京劇旦角的手式再加以拍攝,留下這一批構成單純但涵義深邃、意境無窮的京劇手式。「旦行」是扮演女性角色的行當,什麼是「行當」呢?「行當」是中國傳統戲曲特有的體制,演員根據所扮演劇中人物的性別、性格、年齡、地位……等,在化妝、服裝、表演等方面加以強調後,就將所扮演的人物分成幾種類型。京劇的行當分為生、旦、淨、丑四大類,行當的劃分大約在七八百年以前就已開始。「旦行」通常都是劇中的女主角,大致可分成「老旦」、「青衣」、「花旦」、「花衫」、「武旦」、「刀馬旦」等。大多數對於京劇的紀錄與觀察,多關注在妝容、服裝與唱腔等等,但手式也是京劇演出非常重要的精髓,特別是以旦角的特性而言;手式能傳達許多非語言的情緒與氛圍,透過阮義忠老師的攝影擷取,凝結與留存了現今已不易見的許多手式,即使是不熟悉京劇的朋友,也能從相片中感受到其中令人屏氣凝神的張力。

宜蘭市長江聰淵表示,京劇歷史源流悠久,在文化脈絡上可追溯至七百年前的南宋戲曲,臺灣目前還有持續運作的有四大京劇團:國立國光劇團、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臺北新劇團、當代傳奇劇場持續在保存、傳承與推廣京劇戲曲文化,現代人的生活娛樂變得非常多樣化,許多人對京劇可能沒有太多的認識,歡迎大家來我們的《阮義忠台灣故事館》觀看展覽,了解傳統戲曲之美。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加入FB粉絲團,可獲取更多關於我們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