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新聞中心】
在健康醫學日益強調預防與整體照護的時代,「生活型態醫學」(Lifestyle Medicine)已為全球醫療界關注的新趨勢。羅東博愛醫院自2023年起積極投入此領域,並於近日舉辦「沁•蘭境」體驗活動,邀集宜蘭縣醫療院所醫護人員共同參與,親身感受「醫學走進生活」的全新視角,期望醫護人員能率先感受生活型態醫學的益處,進而成為種子力量,在社區中廣泛推廣。
醫護為起點─讓生活型態醫學從照護者開始落實
長期處於高壓與高負荷工作中的醫護人員,往往忽略自身健康需求。羅東博愛醫院希望從照護者本身做起,推動健康生活實踐。「實踐生活型態醫學,不只是照顧病人,更是對自己的一種療癒與重整。」蘭境健康生活領航中心指出。
這場以「在生活與醫學之間,找回身心修復節奏」為目標的體驗活動中,除了專業生活型態醫學的講座外,更將「地中海飲食文化」作為餐點的規劃、並以正念練習進一步讓與會者感受身心整合的關鍵。本次活動也特別與新匯流文化基金會合作,邀請作家田裕華先生與姚巧梅女士現身說法,透過他們的著作分享生活型態體驗與社會觀察經驗。
生活型態醫學實踐 臨床實證分享與五感覺察體驗
活動中,蘭境健康生活領航中心主任何春生醫師分享了生活型態醫學的理論基礎、實證醫學、與臨床實際個案的介入,探討生活型態醫學作為參與式醫療的手段,在預防及逆轉慢性病的潛在效益。此外,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主任陳彥蓉醫師也以實證分享正念是如何強化練習者的心理韌性,並在現場實際帶領「三步驟呼吸空間」練習五感覺察,讓與會者體驗如何在日常中緩解壓力、回到當下,讓正念療癒力的體驗與實踐,成為醫療從業人員紓解壓力的良方。
生活的改變,從故事開始─生活型態與社會實例分享
田裕華先生透過「環義、環法、環西三大賽經典山路單車輕旅行」的旅行遊記,身歷其境的旅途經驗結合攝影視覺的敘事呈現,分享他對於單車旅行的熱忱與堅持,在現實與浪漫中找到的最佳平衡點,進而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觀與價值排序。姚巧梅女士則透過「長日將盡,來杯Sake吧」對於日本高齡長照領域的社會觀察,分享她走訪安養、醫療、社服、政府與企業機構等單位,深入探討長壽社會的關鍵議題與生命故事。這些跨界的人文故事分享不只激發共鳴,也點出人對於生活型態設想與實踐的潛在影響力,為醫護人員打開全人健康不同角度的思維。
健康照護新典範─從個人療癒到社區扎根
面對台灣即將邁入的超高齡社會,慢性病、失智、孤獨等挑戰日益嚴峻。羅許基金會與羅東博愛醫院深知,未來全人健康的實踐,不只是現在醫療、藥物,更應包括有效的生活型態介入。因此,基金會透過「蘭境健康生活領航中心」架構整合,將生活型態醫學推向更廣層面的社區場域。
除了院內員工與住院病患的健康促進課程,也派遣醫護與個案管理師走入各鄉鎮與企業、基層診所,實地推廣運動、營養、睡眠與壓力調適等「生活處方」。透過醫療專業人員的影響力與醫院平台,逐步打造宜蘭縣內一張具韌性的健康支持網絡。
從醫院出發 打造宜蘭健康地圖
今年度,「沁•蘭境」將以宜蘭縣內醫療人員為推動起點,進一步擴展至中壯年族群與銀髮長者,推動多元年齡與場域的健康轉型。從臨床到生活,從個人到社區,羅東博愛醫院正以實證與溫度,重塑「醫療」的定義,帶動宜蘭邁向全人健康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