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新聞中心】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經過一百二十天,從插秧、施肥、曬田、抽穗,羅東鎮長吳秋齡及社區耆老帶領300餘位親、師、生走進稻田,一起在豔陽下收割,重現傳統古早人力為主的農事場景,真正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滋味!
「食農教育~愛稻永遠」是羅東鎮立幼兒園近幾年發展出的特色課程,期望透過在地化課程的推動,培養幼兒對自然環境的尊重,引導幼兒了解在地產業,並藉由農事體驗,理解一碗飯從田地到餐桌的不易、透過從「泥巴到嘴巴」的耕耘歷程,學會知足、感恩、惜福。另外在地耆老簡火順爺爺、吳逢春阿公也示範「摠tsáng草」及使用「扁擔、米籮」的技巧,讓幼兒與家長對農事有更完整的認識。在老天爺的眷顧下,今年的稻榖顆粒飽滿,黃澄澄的稻穗讓人滿心歡喜。親、師、生大家一起彎著腰,真實感受農夫「汗滴禾下土」的辛勞。
鎮長吳秋齡表示,幼兒園規劃食農教育~愛稻永遠的系列課程,不僅讓幼兒透過農事操作,認識稻米的一生,更期盼透過動手做的歷程,分享、關懷、感恩、回饋,讓大家重新認識並珍惜農村的文化與智慧。課程進行的過程,簡爺爺也深受這樣的理念所感動,今年特別將「羅東鎮幼~愛稻永遠」彩繪在自家的收割機上,白底紅字,不僅在稻田間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也讓愛稻永遠的精神與美好,讓更多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