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蓪古宜今~無形文化資產蓪草花藝特展

北台灣新聞中心

蓪草是什麼?蓪草紙花又是什麼?為什麼可以列為宜蘭的無形文化資產?

2012年春天在宜蘭城隍廟斜對面,黃德河先生(江河師)用蓪草紙塑造出一朵朵幾可亂真的花卉,看過的人無不驚嘆!隨即受邀在新竹及宜蘭展出,並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江河師從小就跟著阿嬤做蓪草花,還被一代造花大師潘牛收為弟子。可惜2013年初黃大師即因病仙逝,享年86歲。生前抱病仍關懷蓪草紙花傳習工作,目前由遺孀黃趙石及兒媳李麗華傳承手藝。

蓪草,又名通脫木,是五加科灌木,學名為Tetrapananax papyriferus(Hook.)K.Koch,客家人稱之為花草。曾經是台灣極為重要的經濟作物,極易成長蔓延,越砍越多。髓心看似保麗龍,卻是純正的天然材質,可作為利尿通乳的中藥;還可以用於兒童美勞、插針、製作釣魚用的浮標…。是台灣最早被國際專家採集並命名的植物之一。用蓪草髓心旋削而成的蓪草紙可以作畫,在清朝時期,蓪草畫曾是外國人到大陸旅遊回程時的最佳伴手禮,目前在世界上有許多博物館收藏,所使用的蓪草大部分都來自台灣,可惜至今台灣少有人知。

蓪草紙觸感柔細,表面帶有一層類似細絨的特性,容易染色定型,和鮮花相似的程度也高於其他材質,曾被譽為最佳的造花材料。這項工藝技術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秦始皇要求妃嬪頭插五色蓪草蘇朵子,至今已有超過2000年的應用歷史。清領時期蓪草紙製作工藝傳入臺灣後,更成為新竹地區的重要特產,民國70年左右更有廠商曾創下連續每天出口10萬朵蓪草玫瑰的紀錄,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台灣擁有如此令人嘖嘖稱奇的植物與工藝,可惜未能好好珍惜逐漸遺忘在山林之間。蓪草的應用自古流傳也非常適宜現今生活。近年文化創意產業興起,蓪草的文化藝術價值不應被埋沒。此次台灣蓪草學會執行文化部積極性紓困計畫,要在宜蘭舉辦展覽並開設傳習課程,歡迎蒞臨並期待你我一起努力傳承並發揚此一天然文化瑰寶。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加入FB粉絲團,可獲取更多關於我們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