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隻雞慢啼?專家:1歲半沒開口 建議早療介入

【北台灣新聞中心】

家住宜蘭的女童瑄瑄(化名)由阿嬤帶大,2歲半還沒有開口說過話,原本阿嬤不以為意,認為「大隻雞慢啼」,讓孩子自由發展,直到半年前看到鄰居孩子1歲半就會叫媽媽,才驚覺3歲多的孫女語言發展出狀況。在羅東博愛醫院復健科兒童聯評中心治療師的引導下,瑄瑄開始嘗試開口,經過半年努力,現在已經會簡單數數,讓家人鬆一口氣。

羅東博愛醫院語言治療師林羽希強調,如果孩子到 1 歲半後還沒有任何口語表達,甚至連簡單的單字都不會說,就建議帶孩子進行語言發展評估,及早確認是否有語言遲緩或其他發展問題,因為早期發現、早期介入,能顯著提升後續的學習與溝通能力,傳統觀念「大隻雞慢啼」應該與時俱進。

醫院復健科附設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聯評中心),由跨專科醫療團隊進行完整的發展評估,能夠釐清遲緩原因、完成進一步診斷,並依據結果安排適切的早期療育介入,是守護慢飛孩子的重要醫療資源。

發展遲緩不一定等於永久性障礙,但需要專業評估與持續追蹤,以免錯失最佳介入時機。聯評中心不僅能全面掌握兒童的發展狀態,也能讓家庭及早獲得復健與社福等資源支持,幫助孩子儘早重回發展正軌。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加入FB粉絲團,可獲取更多關於我們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