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好鄰居~野生動物獸跡判釋講座

【北台灣新聞中心】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為強化分署同仁與志工夥伴執行野生動物保育工作之野外生態觀察能力,於11367日、613日邀請臺灣知名生態觀察家林青峯老師於所轄四堵苗圃舉行野生動物獸跡判釋教育訓練,67日的室內課程林青峯老師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分享他多年從事生態觀察的心路歷程、冒險故事及野外拍攝的影像紀錄與自製標本,帶領大家認識野生動物的各種痕跡(獸徑、排遺、足印、叫聲、巢穴…等)613日的實務操作則帶領大家前往淡蘭古道南路進行獸跡巡蹤和紅外線自動照相機選址的操作,沿途林青峯老師化身偵探一一破解野生動物遺留下的線索,可見山豬蹄印、小型食肉目(果子狸、食蟹蒙…)足印、山羌排遺、各種鳥鳴等…,分署同仁驚喜連連,也能增進自身本質學能。

 臺灣野生動物族群從近年調查監測數據顯示呈現穩定成長趨勢,活動範圍也漸從山區擴張至平地,兩者接壤之淺山、丘陵地區則成為野生動物利用、人類活動高度重疊區域,更是自然資源管理及防治野生動物侵擾的重點區域。紅外線自動照相機的應用是自然資源管理的有效工具,選擇野生動物喜愛利用的環境架設紅外線自動照相機才能有效地蒐集數據並進行後續分析。應用於特定物種監測(例如石虎),更是需要掌握其習性及棲地特徵,才有機會捕捉珍貴精采的畫面。對於防治野生動物侵擾而言,則必須先判斷是遭受那些動物的侵擾才能提出適切的共存榮策略。利用動物遺留下的痕跡就成了認識動物鄰居的最好線索,透過林青峯老師課堂上的分享提升同仁從事保育業務的知能及職能。

 理解才能帶來包容,因此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近年推動多項與野生動物共榮之政策。為維護瀕危野生動物或具生物多樣性之重要棲地,透過生態服務給付提供誘因,以生態薪水概念,鼓勵民眾採取對瀕危物種族群及重要棲地保護有利的作為。為防治臺灣獼猴、山豬、臺灣黑熊等野生動物對於農作的危害已自105年起補助農民架設電牧器圍籬;另自107年起執行的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結合里山倡議願景,跨域整合各政府單位及民間夥伴協力推動友善環境,透過點、線、面串連公、私有地,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使臺灣生態系更為健全。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加入FB粉絲團,可獲取更多關於我們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