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新聞中心】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為宣揚農業部反貪倡廉決心及落實聯合國反貪腐公約預防措施中所倡議之反貪腐教育工作,規劃於宜蘭縣偏遠地區小學辦理校園廉潔宣導,114年3月21日來到南澳鄉「碧候國小」,藉由林務機關業務特性,分享廉潔小故事「山谷裡的故事」與學童互動,活動並結合所轄南澳工作站「愛林護林保林」業務共同宣導,以森林保育、廉潔誠信概念,傳達森林永續及廉能不竭意識。 本次校園宣導透過故事分享傳達廉潔誠信、品格教育及生態保育等意識,故事開講前由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的廉政志工,為學童們介紹故事裡的角色-臺灣黑熊、穿山甲、食蟹獴、黃喉貂、樹蛙、環頸雉、野山羊還有食蛇龜,這些保育類野生動物,接著分享以生態廊道為背景的「山谷裡的故事」,透過擬人化野生動物的角色,陳述山豬村長為了如期解決交通問題,從一開始以不當方法排除不同意見者的干預,到後來與動物們一同尋求安全回家的路,讓生態環境與城鄉發展和諧並進。後半場由該分署南澳工作站藉由淺顯易懂的實例解說,向學童宣導愛護森林、保護森林應有的觀念與作為,一連串的寓教於樂宣導,獲得在場學童熱情參與及肯定。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表示,此次校園宣導活動,透過故事導入「行政透明」、「反賄賂」及「企業誠信」等概念,並以學習導引以及互動問答方式,讓學童建立透明課責、拒絕貪腐及誠信永續的價值觀,希望為學習中的孩童帶來正直誠信、尊重生命的成長經驗

【北台灣新聞中心】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為健全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於114321日在本分署臺北工作站,召開「北海岸淺山保育軸帶暨其關注物種臺北赤蛙平台會議」。邀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法鼓文理學院、臺北市立動物園、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財團法人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中國文化大學、新北市政府農業局、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灣生態科技策進協會及權益相關地主等共計11個相關單位,就目前執行之生物調查研究、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棲地營造、食農教育推廣等計畫做經驗的分享與交流。

臺北赤蛙是典型里山動物,其在春夏繁殖季時會躲在水梯田、埤塘的草叢、植物根部或者荷葉上鳴叫,成蛙於渡冬時期則會利用周邊高草及草生地等潮濕環境棲息,北海岸地區先民長久的墾植行為形塑出水梯田、茶園、埤塘等濕地、旱地鑲嵌地景,為臺北赤蛙創造宜居的環境。但多年來歷經社會變遷、農產業沒落、耕地廢耕、農藥濫用、人口老化外移等困境,北海岸地區許多水梯田改為旱作使用甚至任其荒蕪,致使臺北赤蛙的生活場域急速萎縮劣化,族群存續岌岌可危。「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以友善農作的方式對待土地、紮實的調查研究及繁育計畫、增加食農教育及宣導活動的受眾、運用生態服務給付等政策工具,營造北海岸淺山地區梯田層疊似明鏡的地景,多箭齊發,誠摯邀請臺北赤蛙在這片土地上安居,透過本次平台會議的機會讓眾多致力於臺北赤蛙保育的單位交流訊息,碰撞出更多可能性。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107年起推動國土生態綠色網絡政策計畫,強調多方參與及資源整合,列出陸域關注區域,以地景的大尺度切入議題,聚焦於修補破碎化棲地,透過農、林、漁、牧等農業生產地景的多元策略,縫合淺山平原破碎棲地,力求生態與生產併肩而行,型塑社會生態生產地景,達成經濟、社會和生態永續目標。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加入FB粉絲團,可獲取更多關於我們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