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新聞中心】
羅東鎮立幼兒園為了提升幼兒對在地文化的認同感,瞭解環境與生活的關係,藉由「食農教育~愛稻永遠」系列課程,帶領幼兒從認識早期與現代的農具出發,進而走入田園,透過「稻米的一生」的主題,幫助幼兒了解插秧、除草,結穗、收割乃至碾米、炊煮、稻田養護之完整歷程。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特別規劃「食農教育~愛稻永遠」系列課程,首發親子插秧活動在3月17日展開。
吳秋齡鎮長表示食農教育的意義在於重新建立人與食物、人與土地的關係,在了解吃的食物的同時,進而培養選擇食材的能力,並且對農業生產者有更豐富、更立體的認識。這樣的意涵尤其需要向下扎根,期許幼兒園藉著推動「愛稻永遠」的在地化課程,促進幼兒健康飲食習慣的養成,在「知福、惜福、感恩」的學習環境中成長茁壯!
「最好的學習是從生活體驗中出發」,吳秋齡鎮長在活動中也特別感謝仁愛里80多歲的耆老吳換義先生提供1分多田地,讓孩子有實作的機會與場地,稻田耕種專家簡火順先生對於稻米栽種歷程的行動指導,期盼在各界的鼎力扶持下,讓「食農教育-愛稻永遠」的在地化課程,能在我們熱愛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活動最後,吳鎮長與120位大班幼兒、家長大手牽小手,在幼兒園新設的觀景平台前展開愛稻永遠-親子插秧體驗,一同參觀幼兒園收集的早期農具,並在分享中班孩子製作的傳統米食-美味的發糕中,一起重塑共同生活經驗的文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