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原民狩獵自主管理,打造人與自然共榮典範—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與在地部落攜手保育生態資源

【北台灣新聞中心】

為維繫原住民族傳統狩獵文化的傳承,同時兼顧生態保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自106年起積極推動宜蘭縣大同鄉原住民部落建立狩獵自主管理制度,於114420日辦理樂水村工作成果分享,過程中委託團隊分享大同鄉野生動物監測成果及推廣改良式獵具,並和部落族人討論狩獵自主管理相關議題。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表示,至114年止,已有樂水村、英士村、寒溪村及茂安村等部落成立5個狩獵管理組織,展現原鄉部落在自主管理與自然共存上的努力與成果。樂水村由碼崙、東壘及智腦三個部落組成,智腦部落獵人組織由宜蘭縣大同鄉觀光休閒產業發展協會負責行政業務執行,並與東壘及碼崙成立之宜蘭縣大同鄉樂水村傳統狩獵文化協會共同推動狩獵自主管理,目前會員總數達65人,展現出地方參與的高度能量。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說明,為強化狩獵管理與生態監測之連結,自106年起,委託團隊在樂水村、田古爾溪及太平山區域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長期監測當地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結果顯示中大型哺乳動物以山羌與臺灣獼猴最為常見,另有水鹿、野山羊、野豬、黃喉貂、鼬獾、黃鼠狼、食蟹獴、白鼻心、麝香貓、穿山甲、松鼠與飛鼠等多樣物種,大型鳥類方面,亦曾拍攝到熊鷹、鳳頭蒼鷹、藍腹鷴及黑長尾雉等,顯見本區自然資源豐富。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表示,每年委託團隊都會將監測成果與族人分享並進行討論,促進在地知識與科學研究的互動。同時,也持續協助協會培訓野生動物監測及巡守人員,並輔導部落參加社區林業計畫,推動飛鼠巢箱架設、保育區巡守及臺灣黑熊巡護等行動,進一步提升部落狩獵自主及資源永續。這些持續性的監測與教育訓練成果,不僅深化部落對生態資源的認識與珍惜,也為未來推動部落生態導覽奠定良好基礎。期望東壘瀑布山徑、智腦山徑與田古爾山徑可成為在地生態旅遊的新亮點,讓更多人得以親近自然、理解文化,並見證原民智慧與生態保育攜手共行的動人實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加入FB粉絲團,可獲取更多關於我們的訊息!